4006-900-901

企业出海之企业海外运营管理

参加对象:企业董事,决策者及管理层、董事会,投资,财务&运营负责人,其他希望提升国际运营的从业人员
课程费用:电话咨询
授课天数:2天
授课形式:内训
联系电话:4006-900-901 / 17717312667(小威)

微信咨询&报名

课程背景  COURSE BACKGROUND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加深,区域合作(如RCEP、CPTPP)与国家间竞争加剧关税壁垒,特别是中美贸易战后新增的惩罚性关税措施。疫情促使欧美市场减少对中国供应链的依赖,“中国+1”策略成为分散风险的选择。此外,国内产能过剩和成本上升推动企业寻求海外增长点。

      中国企业出海时面临合规风险、文化差异及管理难题。包括不同国家数据隐私法规(如欧盟GDPR、美国CCPA)与中国《个人信息保护法》之间的冲突;税务复杂性、行业准入限制及国家安全审查等。跨文化管理和本地化挑战显著,特别是在快消品设计需考虑宗教因素方面。供应链效率低下,国际化人才短缺,以及地缘政治不稳定带来的政策突变风险。

      本课程旨在帮助企业构建全球化思维和本地化行动的能力,通过系统学习国际法律、财务税务常识,培养跨文化交流技巧,识别并应对海外市场的机会与挑战。课程强调敏捷迭代与生态合作的重要性,帮助企业在复杂的国际市场环境中建立灵活应变的运营体系,实现从“复制中国模式”到“深度本地化”的转变,有效规避物流、关税风险及其他潜在威胁,提升全球竞争力。

课程收益  PROGRAM BENEFITS

课程收益:

1. 建立全球战略视野:学习企业出海的战略制定、市场进入方式以及运营管理的最佳实践,掌握如何评估和选择最适合企业发展的国际市场进入策略,优化资源配置,快速且高效地开拓新市场;

2. 有效规避各种风险:学会利用经济性核算方法,进行详尽的投资分析与风险管理,包括第三方法务和财务尽职调查、资产估值等,同时理解国际商务规则和东道国法律法规,确保企业的合规运营,量化市场收益;建立系统性风控能力,从被动应对到主动防御,包含政治,法律及财务等,提高公司危机对应效率及方法。

3. 构建国际化人才梯队,提升组织收益能力:培养“全球化思维+本地化执行”双轨能力,避免总部与海外团队的决策冲突;建立“总部-区域-本地”三级决策机制,平衡管控与灵活性,组织韧性增强,提升全球化运营的能力从而提升公司的成功率。

课程大纲  COURSE OUTLINE

第一讲:企业出海国际运营管理的基础认知

一、企业国际运营管理的5个维度

1. 全球化运营架构设计

2. 跨文化与组织人才管理

3. 本地化运营

4. 合规性管理

5. 风险管控

二、企业国际运营管理的7个认知

1. 市场准入与合规性分析

2. 文化-商业适配度审计

3. 供应链弹性评估

4. 税务架构优化设计

5. 外汇风险管理矩阵

6. 人才本地化深度策略

7. 地缘政治压力测试

 

第二讲:企业国际运营管理的市场调研与选择

一、调研与选择的流程

1. 宏观分析(PESTEL)——筛选潜力市场

2. 行业与竞争分析——评估市场机会

3. 消费者调研——验证产品市场匹配度(PMF)

4. 根据阶段性与规模性选择进入模式——出口/合资公司/并购等

5. 制定本地化运营策略——供应链、团队、营销

6. 试点测试——数据驱动决策

二、国际运营出海前的市场调研

1. 宏观市场分析——PESTEL模型

1)政治:政府稳定性、外资政策、贸易壁垒

2)经济:GDP增速、消费能力、行业增长潜力

3)社会:文化习惯、消费偏好、劳动力市场

4)技术:数字化水平、基础设施(物流/支付)

5)环境:气候、ESG监管要求

6)法律:公·司注册、劳动法、数据合规

2. 行业与竞争分析——波特五力分析

1)市场规模与增长潜力

2)竞争格局

模型:波特五力模型

3. 消费者与用户调查

1)3个维度:需求分析、购买行为、用户测试

2)2个方法:定性调研方法(焦点小组、深度访谈)、定量调研方法(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三、关键决策框架

1. 评估矩阵法:评估的5个维度

1)市场规模

2)政策友好度

3)竞争强度

4)供应链成熟度

5)文化适配性

2. 试点测试

1)先以小规模进入(如跨境电商试销)

2)根据市场反馈调整策略

 

第三讲:企业国际运营的进入策略

一、国际运营进入选择的3个模式

1. 轻资产模式

1)间接出口

2)直接出口

3)跨境电商

2. 中度投入模式

1)特许经营

2)许可管理

3)合同加工

4)进料加工(OEM)

3. 重度投入模式(该课程侧重于重度投入模式)

1)合资企业(JV)

2)收购并购(M&A)

3)绿地投资(Greenfield Investment)

二、国际运营进入的决策框架

1. 关键考量因素

1)企业战略目标:短期收益VS长期市场占有

2)资源能力:资金、人才、管理能力

3)产品特性:标准化程度、技术含量

4)市场环境:政策、竞争、消费习惯

5)风险承受力:政治、经济、运营风险

2. 决策矩阵分析

3. 供应链与本地化运营策略

1)供应链模式:全球集中化、区域本地化

2)本地化程度:产品本地化、营销本地化、团队本地化

三、海外运营成功的关键因素

1. 匹配战略:进入模式需与企业整体国际化战略一致

2. 灵活调整:根据市场反馈动态调整进入策略

3. 风险管理: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应对机制

4. 本地化能力:培养跨文化管理和运营能力

5. 资源保障:确保资金、人才等关键资源到位

案例分析:腾讯收购Supercell

案例分析:丰田建立海外合资工厂

 

第四讲:企业国际运营的风险管理

一、风险全景图

1. 宏观经济风险

1)政治风险、政权更迭、国有化征收

2)政策风险:外资限制、数据本地化

3)经济风险:汇率波动、通货膨胀

2. 运营执行风险

1)供应链风险:物流中断、本地化采购困难

2)合规风险:反贿赂、劳工法

3)文化风险:管理冲突、消费习惯差异

3. 财务交易风险

1)税务风险:转让定价调整、常设机构认定

2)支付风险:外汇管制、信用欺诈

3)估值风险:隐性负债

4. 技术与数据风险

1)知识产权风险:专利劫持、技术泄露

2)数据网络风险:数据泄露、系统风险

二、风险管理机制的4个环节

1. 风险识别

1)通过PESTEL分析系统扫描宏观经济

2)通过流程映射供应链环节风险点

2. 风险评估

1)模型:风险矩阵模型

2)量化方法

a VaR(风险价值)模型测算汇率损失

b蒙特卡洛模拟预测项目现金流波动

3. 风险应对

——应对策略矩阵

案例分析:特斯拉

4. 风险监控

1)应用数字化工具

a ERP风险预警模块(如SAP GRC)

b舆情监控系统(如Meltwater追踪东道国政策变化)

2)机制建设

a每月跨国风险管理委员会会议

b季度压力测试(模拟极端场景)

三、特别行业的风险管理

1. 制造业关键风险管控

1)建立供应链双轨制:“中国+1”策略

2)实施技术保护:分拆核心工艺、黑箱化处理

2. 互联网企业特殊应对

1)数据合规

2)内容审查

3. 能源基建行业方案

1)政治风险对冲:MIGA(多边投资担保机构)投保、绑定国家战略

2)长期合同设计

4. 化工环境评估

案例分析:陶氏化学或BASF投资海外工厂

四、中国企业出海风险管控的提升路径

1. 建设组织能力——三级防控体系

1)总部风控中心(制定标准)

2)区域合规官(本地适配)

3)业务线风控专员(执行监督)

2. 纠正常见误区

1)错误认知:合规成本是负担

2)正解:华为将合规投入转化为竞争优势(获得德国BSI安全认证)

3. 建立资源工具箱

1)数据库订阅

——世界银行营商环境报告、经济学人智库国别风险评级

2)专业服务购买

——德勤跨境税务筹划、控险咨询(Control Risks)政商风险评估

成功案例分析:吉利收购瑞典沃尔沃

失败案例分析:TCL收购法国汤姆逊

 

第五讲:企业出海运营管理重度投入模式之一:收购并购

企业通过收购并购(M&A)方式进行海外重度投资,是快速进入目标市场、获取核心技术、品牌或渠道资源的重要手段,但也伴随高成本、高整合风险。

一、收购并购的核心优势

1. 快速市场准入

案例分析:字节跳动收购Musical.ly(后整合为TikTok)快速打开欧美社交市场

2. 技术/品牌协同

案例分析:海尔收购GE家电,提升北美高端家电市场占有率

3. 产业链控制

案例分析:宁德时代收购澳·大利亚锂矿公司Pilbara Minerals股权,保障电池原材料供应

二、主要风险与挑战

1. 估值与尽职调查风险

1)信息不对称可能导致目标企业估值过高(如商誉减值风险)

2)需深度审查财务、法律(如合规)、文化差异(如劳资关系)

2. 政治与监管壁垒

——敏感行业(如基础设施、科技)易受东道国审查(如美国CFIUS、欧盟反垄断)

案例分析:中资收购德国芯片企业爱思强被美国否决

3. 整合失败率高

三、成功关键策略

1. 明确战略目标

——区分财务性投资(追求回报)与战略性投资(技术/市场协同),避免盲目扩张

2. 分阶段交易设计

——采用股权收购+业绩对赌(如先收购51%股权,达标后全资控股)

案例分析:三一重工收购德国普茨迈斯特时保留原管理层,确保平稳过渡

3. 本土化运营与合规

1)保留核心团队,嫁接中国供应链优势与本地市场经验

2)建立合规体系(如GDPR、FCPA),避免数据、反腐败风险

4. 利用专业中介

——投行(如高盛、中金)、律所(如Baker McKenzie)、四大会计师事务所协助交易架构设计

四、新兴趋势

1. 区域化聚焦

1)东南亚消费增长

2)中东(新能源转型)成热点,如沙特主权基金(PIF)频繁参与跨国并购

2. 行业偏好变化

1)传统能源向绿色科技转变(如电动车、光伏)

2)数字经济(AI、云计算)兴起

3. 反向并购(SPAC)

五、政策支持与工具

1. 中国政策

1)跨境投融资便利化(如QDLP试点)、丝路基金等提供资金支持

2)商务部《对外投资合作国别指南》提供国别风险指引

2. 国际工具:利用离岸公司(如开曼SPV)设计交易结构,优化税务和风险隔离

六、尽职调查

1. 尽职调查的两大维度

1)财务尽职调查

——财务报表审计、税务合规审计、资产质量验证、现金流与债务分析

2)法务尽职调查

——公司主体与股权架构、重大合同审查、劳动合规、数据知识产权、特殊风险、反腐败合规(FCPA&UKBA)、出口管制与制裁、环境社会政府(ESG)合规、个人背景调查(合资情况下对对方实控人)

2. 尽职调查的流程

1)分阶段调查

2)配置专业团队

3. 尽职调查报告的应用场景

1)风险应对

2)交易谈判议价&基准

3)合同关键条件

4. 尽职报告缺失导致的出海教训

1)财务陷阱

2)法律盲区

3)文化失误

案例分析:联想收购IBM笔记本电脑ThinkPad

 

第六讲:企业国际运营管理重度投入模式之二:绿地投资

一、绿地投资的特征和场景

1. 典型特征

——全资开展、从零建设、周期长

2. 适用条件

1)长期市场占有

2)技术保密性高

3)国家政策限制

4)企业能力强

3. 行业分布

——制造业、能源业、消费品

二、绿地投资的5阶段管理模型

1. 决策与选址评估

——维度、市场潜力、政策环境、供应链配套、人力成本

案例分析:比亚迪

2. 项目设计与政府谈判

——土地获取、税收套餐、本地化要求、退出机制、法律风险风控

3. 建设与本地化适配

——跨文化工程管理、本地化设计原则

4. 投产与人才体系搭建

——人才策略矩阵、混合培训体系

5. 运营优化与持续投资(持续改进机制)

——成本控制、技术升级、社区关系维护

三、特别关注点

1. 超支风险防控

典型案例:台积电美国工厂预算从120亿增至400亿美元

2. 地缘政治应对

典型案例:中国光伏企业在东南亚“双基地”布局(越南+泰国)

3. ESG合规建设

四、实施策略

1. 组建跨部门“绿地投资委员会”(含战略/财务/法务/运营)

2. 采用“试点-复制”模式

3. 预留15-20%预算用于不可预见成本

成功标杆:宁德时代德国图林根工厂

失败案例:某车企印度绿地项目

 

第七讲:企业国际运营管理的人才组织管理

一、战略定位与组织设计

1. 全球化人才战略三维模型

1)控制维度:总部外派(技术/财务)VS本地自治(营销/政府关系)

2)能力维度:核心能力传承VS本地能力建设

3)成本维度:短期投入VS长期收益

2. 智能组织配置工具

3. 人才供应链体系建设

1)关键岗位胜任力模型

2)人才获取创新方案

3)薪酬福利矩阵

4. 效能提升引擎

1)跨文化领导力发展

2)数字化管理工具包

3)绩效管理创新

二、建立风险控制体系

1. 人才风险雷达图

——合规事件、文化冲突、核心流失、能力缺口

2. 三级预警机制

1)红色:政治风险应急(如俄罗斯业务连续性计划)

2)黄色:文化冲突调解(日产-三菱联盟经验)

3)蓝色:技能补缺方案(AWS认证快速通道)

3. 新兴管理工具

——元宇宙应用、AI管理前沿

三、实施路线图

1. 准备阶段(1-3月)

1)组织诊断:麦肯锡7S模型

2)人才盘点:九宫格矩阵

2. 建设阶段(4-12月)

1)混合型组织搭建

2)全球人才池启动

3. 优化阶段(13-18月)

1)数字化工具部署

2)管理机制迭代

四、实施关键策略

1. 保持“全球标准”与“本地灵活”的黄金平衡点

2. 保持人才管理投入占海外营收5-8%

3. 建立组织健康度(OHI)监测体系管理场景中的文化冲突

 

第八讲:企业国际运营管理的跨文化管理

一、跨文化冲突的表现与影响

1. 管理场景中的文化差异

1)西方企业

2)东方企业

失败案例分析:

沃尔玛德国失败:坚持美式“微笑服务”被当地认为轻浮,6年亏损26亿美元退出

优步中国失利:忽视政府关系建设,与出租车行业激烈对抗最终出售业务

二、跨文化管理的四维模型

1. 文化认知层——Hofstede文化六维度应用

工具:GlobeSmart文化适配平台、Country Navigator在线测评

2. 组织架构层——混合型团队配置

1)总部外派人员:传递核心价值观(不超过20%)

2)本地化管理层:德国分公司90%总监级为当地人

3)文化桥梁角色:设置跨文化协调官(如联想"文化大使"项目)

3. 制度流程层——双轨制政策设计

1)全球统一标准

2)本地化调整

4. 人员能力层——阶梯式培训体系

1)基层员工:文化敏感性培训(如中东商务礼仪)

2)中层管理者:跨文化谈判技巧(如日本"根回し"共识建立法)

3)高管团队:地缘政治与商业文化战略工作坊

三、成功的跨文化组织——行业最佳实践案例

1. 制造业:福耀美国工厂

1)引入美国HR副总裁重建劳资关系

2)保留生产标准但调整考勤制度(取消指纹打卡)

2. 互联网:TikTok本地化运营

1)内容审核:美国团队独立审核机制、沙特版本自动过滤饮酒内容

2)组织设计:新加坡设立全球合规中心、各国运营团队100%本地招聘

3. 零售业:名创优品中东扩张

1)文化适配:产品去除猪元素包装、门店增设祷告室

2)管理创新:中外双店长制、斋月期间调整营业时间

四、中国企业出海文化管理常见误区

1. 语言=文化:聘用翻译≠解决文化障碍(某车企在俄广告直译引发争议)

2. 过度本土化:丧失品牌核心价值(某白酒品牌为适应欧洲口味失去特色)

3. 一刀切管理:全球统一KPI导致地区失衡(某手机厂商印度销售团队高流失率)

五、跨文化管理工具包

1. 诊断工具:文化差距评估矩阵

2. 沟通工具:低语境沟通协议

1)重要决策书面确认(避免口头误解)

2)会议纪要采用“5W1H”标准格式

3. 决策工具:文化融合决策树

六、未来趋势与上升路径

1. 数字化文化管理

1)元宇宙跨文化培训场景

2)AI实时翻译会议系统(如Zoom智能字幕)

2. Z世代管理

1)全球年轻员工统一的数字化工作偏好

2)游戏化(Gamification)激励设计

3. ESG文化整合

1)将多元文化包容纳入ESG报告

2)建立DEI(Diversity,Equity,Inclusion)指数

七、实施的关键要点

1. 文化管理投入应占国际化预算的15-20%

2. 建立“全球-区域-本地”三级文化适配机制

3. 定期开展文化健康度审计(建议每年1次)

案例分析:海尔的国际化并购

 

课后总结

1. 总结与反馈

2. 讨论

3. 学员反馈

我们的服务  OUR SERVICES
服务流程

业务范畴
量身定制化的经典内训课程
人力资源
劳动法
培训发展
职业技能
市场营销
经营股权
战略管理
行政商务
财务管理
研发管理
生产管理
物流管理
采购管理
职业素养
通用管理
独具特色的系统解决方案
人力资源
劳动法
企业文化
战略经营
组织变革
股权激励
领导力
技术研发
财务管理
生产管理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电话:4006-900-901

微信咨询:威才客服

企业邮箱:shwczx@shwczx.com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13812819979

点击复制微信号

上海威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