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06-900-901

2025中国能源电力行业发展趋势与新能源前沿动态

参加对象:能源电力企业从业人员
课程费用:电话咨询
授课天数:2天
授课形式:内训
联系电话:4006-900-901 / 17717312667(小威)

微信咨询&报名

课程背景  COURSE BACKGROUND

      在全球气候变化日益严峻的背景下,能源结构的转型已成为各国政策制定的核心议题。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正积极推进能源革命,构建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深入推进能源革命”、“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确保能源安全”,这不仅是对国内能源发展方向的明确指引,也是应对国际能源市场波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重要战略。随着《能源法》的颁布实施和《“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深入推进,新能源政策和技术创新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为能源行业带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

      本课程旨在帮助能源电力企业从业人员深入理解最新的能源政策,掌握前沿技术趋势,提升政策解读能力和战略规划水平。通过系统的课程内容,学员将全面了解我国能源政策的核心要点,包括《能源法》的立法目的、主要内容及其解决的问题,以及《“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特征和发展目标。此外,课程还将深入探讨新能源发展的新周期、源网荷储一体化的实施路径,以及储能、氢能、虚拟电厂等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通过案例分析和现场讨论,学员将能够更好地把握市场机遇,优化企业资源配置,提升在政策环境下的决策水平与执行力,助力企业在新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

课程收益  PROGRAM BENEFITS

1. 全面掌握最新政策:深入了解《能源法》和《“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等的核心内容及其对企业的影响;

2. 提升政策解读能力:通过专业培训,提高对政策法规的深层次理解,减少解读误区;

3. 优化战略规划:学会将最新政策纳入企业战略规划,提升企业在政策调整中的适应能力;

4. 把握市场机遇:深入研究相关技术和市场趋势,为企业提供把握市场机遇的决策支持;

5. 提升决策水平:通过案例分析和现场讨论,提高在复杂政策环境下的决策能力与执行力;

6. 实现可持续发展:通过政策与技术的结合,助力企业在新时代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课程大纲  COURSE OUTLINE

第一讲:我国首部《能源法》:为能源行业发展明确方向

一、立法的目的

1. 推动能源高质量发展,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 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

3. 明确能源开发、利用、管理各方面的工作目标

二、主要内容

1. 总则:明确了能源的定义,首次将氢能纳入能源管理体系 

2. 能源规划:对各级各类能源规划的编制主体、编制依据做出规定

3. 能源开发利用:明确国家支持优先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

4. 能源市场体系:对能源市场建设的基本原则做出规定

5. 能源储备和应急:专门强调能源储备和应急的重要性

6. 能源科技创新:鼓励和支持能源资源勘探开发、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核能安全利用、氢能开发利用以及储能等领域的研发和创新

7. 监督管理:明确了能源领域的监督管理主体、职责和权限

8. 法律责任:对违反能源法的行为规定了相关的法律责任,保障有效实施

三、解决的问题

1. 能源的安全问题:第一条开宗明义指出目的之一是“保障国家能源安全”

2. 高质量发展问题:第四条规定“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和各领域全面降低能源消耗,防止和减少能源浪费”

3. 能源市场建设问题:我国的能源企业过去通常都是集开发、输送、销售于一体,处于垄断地位,效率低,价格高。对关键的能源价格之确定,我国曾经长期使用的手段就是国家定价。这一方法弊端多多。经过多年的改革探索,目前已基本找到了解决之道,就是建设能源市场。

 

第二讲:《“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解读

指导思想:

1)促进可再生能源大规模、高比例、市场化、高质量发展

2)有效支撑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建设

一、总体特征

1. 可再生能源发展将呈现“6新”

1)新形势——全球能源加速向低碳、零碳方向演进

2)新要求——坚决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

3)新阶段——高质量发展阶段

4)新特征——大规模发展、高比例发展、市场化发展、高质量发展

5)新目标——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煤左右

6)新举措——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

2. 基本原则

1)6个基本原则:创新驱动、多元迭代、系统观念、市场主导、生态优先、协同融合

2)5个并举: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陆上与海上并举、就地消纳与外送并举、单品种开发与多品种互补并举、单一场景与综合场景并举

3. 发展目标

1)总量目标

——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

2)发电目标

——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

3)电力消纳目标

——2025年,全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达到33%左右,可再生能源电力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达到18%左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

4)非电利用目标

——2025年,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

二、主要任务

1. 多能源开发

1)大力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开发

2)积极推进风电和光伏发电分布式开发

3)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一体化开发

4)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

5)积极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开发

6)稳妥推进海洋能示范化开发

2. 供给革命

1)提升可再生能源存储能力

2)促进可再生能源就地就近消纳

3)推动可再生能源外送消纳

4)加强可再生能源多元直接利用

5)推动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制氢利用

6)扩大乡村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

3. 技术革命(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

1)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

2)培育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模式新业态

3)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

4)完善可再生能源创新链

4. 体制革命(健全体制机制,市场化发展可再生能源)

1)深化可再生能源行业“放管服”改革

2)健全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

3)完善可再生能源市场化发展机制

4)建立健全绿色能源消费机制

5. 国际合作

1)持续参与全球绿色低碳能源体系建设

2)深化推进国际技术与产能合作

3)积极参与可再生能源国际标准体系建设

 

第三讲:我国新能源发展迎来新周期

一、新能源发展第一个时代:补贴时代

1. 时间周期:2018年以前

2. 盈利模式:装机补贴+电量全额上网

3. 电能传递:源随荷动

4. 如何调节风光的不稳定:无法调节,弃风弃光

二、新能源发展第二个时代:平价上网时代

1. 时间周期:2018年至2024年4月1日

2. 盈利模式:电量全额上网

3. 电能传递:源网互动

4. 如何调节风光的不稳定:电网调节

三、新能源发展第三个时代:一体化时代

1. 时间周期:2024年4月1日以后

2. 盈利模式:电网保障性收购+参与市场交易

3. 电能传递:源网荷储一体化

4. 如何调节风光的不稳定:电源、电网、用户协调互动,三级配储能 

5. 一体化时代将淘汰一大批新能源公司,有能力调动资源做一体化项目才能赢得市场

四、新周期的特征

1. 从单一到复杂,目录电价到市场化定价,双轨并行 

2. 从计划到市场,中长期交易与现货交易并行

3. 从区域到全国,打破省际壁垒,构建全国统一电力市场

4. 从一维到多维,在电能量市场之外配套辅助市场、容量补偿机制、绿电绿证市场、碳市场

 

第四讲:新能源3.0时代——源网荷储一体化

一、源网荷储一体化的提出

1. 源网荷储一体化和多能互补成为电力工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2. 《关于促进形式带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方案》

3. 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支持工业绿色微电网和源网荷储一体化建设

4. 推广源网荷储一体化发展模式,大幅提升新能源发电效率和可靠出力水平

二、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总体情况

1. 30个省(区、市)申报,项目合计595项

2. 跨省跨区多能互补43项,省内多能互补267项,电力源网荷储一体化285项

3. 全国已明确了源网荷储一体化试点项目接近100个,电源总装机超过3000万千瓦

三、源网荷储一体化实施路径

1. 区域(省)级源网荷储一体化

1)引入电源侧、复合词、独立储能等市场主体

2)全面开放市场化交易,通过价格信号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灵活调节

3)培育用户负荷管理能力,提高用户侧调峰积极性

2. 市(县)级源网荷储一体化

1)在重点城市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坚强局部电网建设

2)梳理城市重要负荷

3)提出保障电源以及自备应急电源配置方案

4)结合清洁取暖、清洁能源消纳开展市(县)级示范

5)研究热电联产机组、新能源电站、灵活运行电热符合一体化运营方案

3. 园区(居民区)级源网荷储一体化

1)运用技术手段和“互联网+”新模式,调动负荷侧调节响应能力

2)依托光伏发电、并网型微电网和充电基础设施等

3)开展分布式发电与电动汽车(用户储能)灵活充放电相结合的建设

4)在工业负荷大、新能源条件好的地区,支持分布式电源开发建设和就近接入消纳

5)结合增量配电网等工作,开展源网荷储一体化绿色供电园区建设

6)研究源网荷储综合优化配置方案,提高系统平衡能力

 

第五讲:新能源前沿技术与趋势

一、储能发展趋势

1. 长时储能

2. 极致安全

3. 全生命周期价格最低

4. 关键矿场资源争夺

5. 抽水蓄能、飞轮储能、压缩空气储能、重力储能对比分析

6. 电化学储能:锂电池储能、全钒液流电池、钠离子电池对比分析

7. 锂电池储能的弊端:三元锂电池与磷酸铁锂对比

1)工商业+锂电池储能(2-4h)

2)电网/电源+长时储能

8. 光热储能、超导储能、相变储能与氢储能的市场发展

9. 工商业储能收益分析:“215储能柜”投资收益模型

10. 固态电池发展现状与前景:电力不通过电网还可以如何传输

二、锂电池储能发展迅速,但是受关键矿产制约

1. 南美“锂三角”:阿根廷、玻利维亚、智利

2. “白色石油”、锂“欧佩克”中西方争夺博弈

3. 中澳关系“斗而不破”:依赖澳大利亚矿产进口

4. 中国与美国盐湖型锂资源

5. 中国锂业巨头——赣锋锂业、天齐锂业

三、氢燃料电池前景

1. 2025年是氢能发展元年:《能源法》首次将氢纳入“能源”体系

2. 日本丰田公司第二代氢动力汽车——Mirai技术分析

3. 氢的特性与应用场景分析

4. 氢的制造、储运,技术难点

5. 制氢加氢一体化加氢站

6. 未来两大应用场景

1)氢能重卡:上汽氢动力重型卡车,加氢15min,续航1000km

2)低空经济:无人机大规模应用——相对锂电池,北方更适合氢燃料电池

四、“液态阳光”——绿色甲醇

1. 生物质结合绿氢制绿色甲醇技术路线

2. 3中科院研重要研究方向:电解海水制氢

3. 绿色甲醇在储能中的价值:储运经济性、跨年度超长期储存

案例:2024.4.10马士基航运到上海洋山深水港加注绿色甲醇

案例:香港特首宣布 – 将打造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

4. 李书福:吉利走通绿色甲醇路线,中国将不再需要进口石油

5. 甲醇动力汽车与氢动力汽车对比:造车成本、用能成本

6. 吉利汽车与哈尔滨政府战略合作:2025亚冬会官方指定用车——吉利“甲醇混动”

7. 甲醇动力汽车在北方(黑吉辽、京津冀)优势明显、市场广阔

8. 中国发展绿色甲醇拥有过得天独厚的优势

9. 中国依托绿色甲醇或将成为全球能源出口大国

五、“东数西算”工程缓解东西部资源错配

1. 长三角——甘肃枢纽、成渝枢纽

2. 粤港澳——贵州枢纽

3. 京津冀——宁夏枢纽、内蒙古枢纽

4. 海上一体化算力网——海底数据中心

六、虚拟电厂:车网互动

1. V2G技术:车网互动物理连接点

2. 车厂的终极形态是能源运营商

3. 虚拟电厂在新型电力系统中的意义

4. 各省虚拟电厂运行现状

5. 虚拟电厂VPP的类型分析

6. 虚拟电厂VPP的盈利模式

案例:深圳网地一体虚拟电厂

案例:浙江平湖县域虚拟电厂

案例:湖北武汉虚拟电厂

7. 虚拟电厂+V2G协助电网调峰调频,调用度电成本:3.5-5元

七、充电桩发展趋势

1. 数量趋势:截至到2024年底-1300万,2025预计新增1200万,2030预计达8000万

2. 技术趋势:V2G智能双向充电桩,宁德时代超快充(10min-400km)、华为液流超充技术(1s-1km)

3. 产业趋势:充电桩下乡—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千乡万村驾风计划

4. 是否盈利核心影响因素:选址

八、风电、光伏发展趋势

1. 风电朝“K”型趋势发展:陆地微型风机与海上超大型风机

1)陆地微型风机:二级微风驱动,市场方向:下乡

2)海上超大风机

a 明阳智能,漂浮式双头风机16.6兆瓦(8.3+8.3)

b 东方电气:海上26MW风机 – 轮毂中心185M、叶轮直径310M、扫风面积10.5个标准足球场,全球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电

3)海上风电特点分析:成本、输电、运维、技术、安全、收益

4)海上风电:解决东南沿海AI算力对能源的需求

a 海上一体化算力网:海上风电 + 海底数据中心

b 海底数据中心优势:更加安全、更加节能

案例:海南陵水一体化算力运行1年,成果斐然

5)海上风电制造绿色甲醇——中国能源出口模式

a 我国是全球唯一拥有高质量、稳定、大量绿色甲醇供应能力的国家

案例:2023.11.22马士基航运与金风科技签署战略协定:每年提供50万吨绿色甲醇

b 全球航运业首个大规模绿色甲醇采购协议,涉及金额预计超5000亿

c  2024.4.10马士基万吨巨轮到上海洋山深水港,“船对船”加注500吨绿色甲醇

d 全球航运业降碳需求:绿色甲醇效果最佳,但是成本较高

e 地中海航运、法国达飞航运学习马士基:轮船动力结构改造

f 绿色甲醇作为船用燃料降碳优势明显,每天少排放280吨二氧化碳

6)海南/香港:构建海上绿色船用燃料加注中心

7)上海洋山深水港、宁波北仑港产业布局

2. 光伏应用场景丰富

1)建筑光伏一体化——BIPV

2)交能融合,高速与光伏结合

3)小米造车工厂对产业的影响

4)格力-光储用一体化空调

5)华为-零碳别墅智能用电系统

6)中石油塔里木盆地油田项目

7)农村微电网建设

3. 光伏与风电对比分析-谁是新能源之王

1)发电时长

2)能量密度

3)装机成本

4)其他特性

九、我国核电市场分析

1. 我国核电综合实力分析—在建核电站与投运核电站

2. 国和一号与华龙一号对比分析

3. 我国核电市场的增量分析

4. 第四代核电技术:清华大学与华能集团

5. 全球首座第四代核电站:山东石岛湾核电站

6. 对比第三代核电技术与第四代核电技术

7. 国家能源局对核电定位:主力补充电源

8. 核聚变:美国核聚变发电公司2028年正式并网

9. 可控核聚变发展或将提升人类文明等级

10. 中国“人造太阳”:让家家户户掌握太阳的开关

十、生物质发电趋势

1. 生物质能:垃圾发电、果壳/稻草/秸秆利用

思考:生物质发电算不算绿电

2. 生物质热电联产

3. 生物质制氢、生物质结合氢气制绿色甲醇

十一、绿电、绿证交易规则简述与市场发展趋势

1. 绿电交易的定义与绿证的核发范畴

2. 绿证的核发主体及规则

3. 绿电、绿证价格机制

4. 绿电、绿证交易方式:双边协商、集中竞价、挂牌

5. 绿证的价值:绿电的身份证,解决“电”同网同质的特性

 

第六讲:新能源改革里程碑:《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导入:2月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 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发改价格〔2025〕136号)。该政策的印发标志着以市场化方式建设新型电力系统迈出关键步伐,将对电力行业带来深远影响。

一、上网电价改革回顾

1. 2015年,党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深化电力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

2. 2021年,发改委《关于进一步深化燃煤发电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的通知》

3. 2025年2月9日,发改委、能源局《关于深化新能源上网电价市场化改革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的通知》

二、随着新能源大规模发展,固定上网电价的弊端日益凸显

1. 一方面,不能充分反应市场供求关系

2. 另一方面,新能源没有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责任

三、核心要点分析

1. 推动系能源上网电价全面由市场形成

2. 新能源上网点亮原则上全部将纳入电力市场,上网电价通过市场交易形成

3. 简历支撑新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价格结算机制

4. 区分存量和增量项目分类施策

5. 2025年6月1日之前投产的存量项目,通过开展差价结算

6. 2025年6月1日之后投产的增量项目,纳入机制的电量,电价由各地市场化竞价确定

四、对新能源产业的影响分析

1. 积极影响

1)优化资源配置:上网电价由市场形成,能更准确地反映电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和成本

2)稳定企业预期:建立的 “多退少补” 差价结算机制,电力市场价格大幅波动导致收入骤减

3)激发技术创新:在市场化竞争环境下,企业会加大在新能源技术研发方面的投入

4)吸引行业投资:市场化改革使投资回报更加透明,投资者能更清晰地评估项目的收益和风险

5)促进产业协同:新能源公平承担电力系统调节成本,促使新能源企业与电网等加强合作

6)拓展市场空间:改革后新能源与煤电等一样进入电力市场,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参与市场竞争

2. 挑战方面

1)价格波动风险

2)市场竞争加剧

3)基础设施压力

我们的服务  OUR SERVICES
服务流程

业务范畴
量身定制化的经典内训课程
人力资源
劳动法
培训发展
职业技能
市场营销
经营股权
战略管理
行政商务
财务管理
研发管理
生产管理
物流管理
采购管理
职业素养
通用管理
独具特色的系统解决方案
人力资源
劳动法
企业文化
战略经营
组织变革
股权激励
领导力
技术研发
财务管理
生产管理
联系我们   CONTACT US

联系电话:4006-900-901

微信咨询:威才客服

企业邮箱:shwczx@shwczx.com




1.点击下面按钮复制微信号

13812819979

点击复制微信号

上海威才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